“努力讓農牧民過上好日子”,是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內蒙古自治區考察時的深情囑托。近年來,自治區政府進一步拓寬農牧民增收門路和渠道,從補短板入手,加速提升農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水平,使1000多萬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滿足他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在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新紅村,今年50歲的張建軍,正在通過網絡直播,推銷自家的燈籠紅香瓜。
燈籠紅香瓜是當地特產,張建軍和村里人世代種瓜,但過去主要是在路邊擺攤。守著香餑餑,卻賣不出好價錢。怎么幫農民跟上時代發展的變化,縣里干部積極開動腦筋,2015年成立了自治區首個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讓農產品的銷售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網上直播一興起,干部又培訓鄉親們直播賣自家的農產品。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的,“要順應農牧民對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幫助農牧民從物質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過得紅火起來”。近年來,自治區打出增收的組合拳,引入電商,建立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增強職業培訓,讓農牧民的口袋鼓了起來。同時還加大投入,著力補齊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后的短板。
您現在看到的花村互助幸福院,是花村附近11個村,116位留守老人的家。這幾天當地連著下雨,擔心老人們不舒服,鎮里專門安排醫生給大家做體檢。
過去由于子女外出打工,老人們留在村里,居住分散,生活極為不便。于是,鎮里整合了新農村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等資金建起了這座幸福院,采取標準化建設,配置了棋牌室、圖書館、洗衣房、衛生室等,老人們可以拎包入住。考慮到農村老人的生活習慣,政府還在每家老人門前留了一片地,愿意種地的可以種地。
如今,在內蒙古廣大農牧區,農牧民的養老難題,孩子們上幼兒園的難題,看病、購物、用電、通行的難題,都得到了有效解決。2013-2016年,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共安排資金107億元,完成農村牧區危房改造71.5萬戶。環境更美也更衛生了,文化室、便民超市一應俱全,衛生室建成后,全村人小病不出村。這些都讓農牧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過上了舒心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