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是元宵節,傳統意義上的“過年”也將結束。
今年春節,我們身邊出現了哪些新變化、新氣象?自春節假期開始以來,《法制日報》記者圍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調查。
過節儉年綠色年
家在北京市豐臺區洋橋一帶的畢蕓(化名)老人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今年春節,她“難得”與家人一起在家中吃年夜飯。
“過去有段時間都是在飯店吃年夜飯,又貴又不健康還容易浪費,今年決定自己和孩子們在家動手做菜。”畢蕓說。
除夕夜,畢蕓老人一家8人圍桌而坐,年夜飯一共10道菜,以時令蔬菜為主。少葷腥多綠色,這是他們家今年年夜飯的主題。
“過去在飯店吃過幾頓年夜飯,不僅訂餐難,而且年夜飯一般都是預定的,會傾向于多點菜,到了年三十那天晚上都吃不了。”這也是促使畢蕓老人下定決心自己在家做年夜飯的一個原因。
老人的大兒子對記者說,“現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過年更多是圖個熱鬧和團聚,一家人在一起做飯更有節日的氛圍”。
劉琦是江蘇省泰州市一所小學的老師,往年過春節之前家里都會買30斤豬肉,但是今年她只買了10斤。
“買那么多吃不完也不新鮮,這樣吃完了再買反而更好。身邊不少人都和我一樣,越來越健康越來越節儉,告別鋪張浪費,逐漸成了過年的一種風氣。”劉琦說。
不放鞭炮減少污染
今年春節,北京五環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在北京市朝陽區居住的何晨(化名)是一名大三學生,她告訴記者,今年過年之前就在網上買了一款“電子鞭炮”,紅色的爆竹桶和中國結捆在一起格外喜慶。將電子鞭炮掛在陽臺上,只要插上電,就能發出“噼里啪啦”聲,“非常逼真”。
記者登錄某電商平臺,發現有多款“電子鞭炮”在售,價格從100多元至300多元不等。一家網店的月銷量顯示為8000多筆。這家店出售的電子鞭炮長度從1.2到2米不等,共有5種尺寸,既有插電型的,也有直接裝電池的款式。
據這家網店的客服人員介紹,電子鞭炮的原理為電離空氣發聲,聲音非常逼真,有光電效果,每次響50秒左右,可以重復響。中間停止時需間隔3至5分鐘使用,防止過熱產生安全隱患。
今年20歲的李可(化名)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從小是個“鞭炮迷”。小時候每逢過年,李可家里都會購置500元左右的煙花爆竹。按照過去的習慣,大年初一至初三、初五、正月十五的每個早中晚都要放一次炮,但是近年來,面對燃放煙花爆竹的禁令,他下定決心不再燃放。
“一方面我很懷念放炮時熱鬧的感覺,但是另一方面過年放炮造成的污染真的很嚴重,發生火災或其他危險的概率也很大。”李可說,一邊是難以割舍的情結,一邊是顯而易見的危害,不過他今年還是選擇了不再燃放。
“看春晚、串門、吃飯,既安全又環保,過年照樣有滋有味兒。”李可說。
公益春節成新風尚
家在四川省成都市的岳詩晴是一名19歲的大學生,今年的正月初一,她在寒風中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早晨。
岳詩晴告訴記者,初一早晨4時40分,成都的天還黑著,氣溫只有三四攝氏度,她和另外兩名朋友一起來到成都市溫江區雷迪波爾門口,這里擺放著他們的支援點。
“我們3人和另外幾個小伙伴一起,在一家公益組織的支持下,組成了一支7人志愿者小分隊,在大年初一早晨來到支援點為仍在堅守崗位的環衛工人贈送湯圓、粽子、新毛巾等禮品。”岳詩晴說。
早在過年前幾天,志愿者就開會分好小組,一般由其中的老志愿者擔任組長。一組一個支援點,岳詩晴根據自己的情況就近選擇了位于雷迪波爾門前的支援點。
來到現場后,岳詩晴發現,有些環衛工人年紀都不小了,工資并不高,他們平常都要三四點起床,5點半開工。這么冷的天氣在戶外工作非常不容易。
“在那一刻,剛上大學不久的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以前過年,大年初一早上就只知道睡懶覺,現在覺得通過做公益的方式來開始新的一年,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岳詩晴說。
“大年初一的這份小驚喜讓他們倍感溫暖。有人對我說‘你們辛苦了’,我回答‘我們不辛苦你們才辛苦’。這些話雖然老套,但是充滿著溫暖,我決定以后每個新年都要以這樣的方式開啟,讓公益過年成為我人生的一種新體驗。”岳詩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