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感覺到房間在搖,躺在床上,大約搖了3秒多。”
“坐標吳山!”
“照片墻沒有掉!可是明明我整個人都被晃!”
……
昨日下午4點多,杭州的社交媒體突然熱鬧了起來,不是因為走位飄忽的臺風,而是突然響起一片“地震了”的呼喊。
浙江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018年7月21日16:08:03杭州市上城區、西湖區、濱江區交界(北緯30.21,東經120.15)發生M2.2級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
僅2.2級,無余震、無影響,市民請放心。
但即便如此,這次“無公害”的地震對杭州來說,也可謂是“久違”了——
相比地震本身
朋友圈的震感比較大
因為地震位置在杭州市中心,是杭州居民居住最集中的地點之一,又因為杭州主城區幾十年來很少聽說有發生地震,所以驚呼的百姓比較多,于是不少市民也這樣戲謔:“實際沒影響,但是朋友圈的震感比較大。”
“我家住威尼斯水城4樓,我坐在床上,被震了兩下!”25歲的陳小姐在杭州一所中學當老師,她告訴錢江晚報記者,當時就覺得可能是地震了,趕緊打電話給住在鼓樓的媽媽,問個平安,“還好,我媽媽住5樓,沒有感覺到地震。”
“城隍閣下竟然地震,我們老百姓還有明顯的幾秒鐘震感,我出生到現在,沒聽說過。”家住十五奎巷附近的市民王大伯今年70多歲,直喊稀奇。
家住濱江的周先生說,因為是高層,所以也感覺到了兩三秒的震動:“我以為又是花蓮地震了。杭州有震感,我也感受過幾次,不過一般都是很遠的地方地震,傳導過來的,比如汶川地震、日本地震等,去年4月臨安地震算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了。”后來證實是杭州主城區地震,他著實有點驚訝:“上城區、西湖區、濱江區交界處地震,不正是六和塔的位置嗎?”
截至發稿,除杭州市區部分人員有震感外,未收到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的報告。結論很簡單:本次地震屬微震活動,不會對生產生活產生影響。
其實近50年來
杭州主城區“震”了21次
沒有一絲絲防備,為啥這次突然有地震“光臨”杭州呢?
浙江省地震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正在積極查探研究,目前尚無定論。
在大家的印象里,杭州似乎是個地震的“絕緣體”。那么杭州老城區,歷史上的地震情況怎么樣呢?
浙江省地震局工作人員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在本次地震震中50公里范圍內,1970年有儀器記錄以來發生地震21次,其中1.0-1.9級13次;2.0-2.9級8次。”
據杭州史書記載,從公元108年到1970年,杭州地區曾發生4到5級的地震9次,3級到4級的地震65次,小于3級的地震12次。
《杭州古代地震史述》有杭州最早的地震記錄,大約在西晉:“杭州臨平山,晉武帝時(281-289年)岸墜。”南宋《淳祐臨安志》也記載“吳郡臨平山岸崩”。
省地震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山岸崩可能是描述山體和河岸滑塌。
杭州歷史上烈度最高的地震,則發生在吳越國寶正四年(929年),地點在臨平山北。有四本史籍都記載了這次地震造成的損害,《吳越備史》和《十國春秋》稱“居人有壞廬舍”,《錢氏家乘》則說“居民廬舍傾圮”,《誠應武肅王集》說得最嚴重:“廬舍傾圮甚多”,后兩本典籍中,還有賑災的記載。
浙江省地震局姚立珣研究員、楊毅高工曾有專文探討那次地震的烈度。據發生房屋的倒塌及賑災情況,他們認為,杭州公元929年地震烈度在6度到7度。
《民國杭州府志》載,1512年3月25日、5月22日、6月18日、7月20日、8月11日,連續在一年中發生的5次地震,均有地聲出現,“有聲”“轟然有聲”。
為啥浙江一直“少震”
因為恰好避開了兩大地震帶
大家都知道,地震是由于地殼巖層沿地質斷層突然發生滑動而產生的。而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西北、西南地區和臺灣島就經常發生地震。
但浙江恰好避開了兩大地震帶,1949年以來,浙江是唯一沒有發生過強震的省份。
當然,雖然浙江地震的強度沒有像西部地區那樣強,頻度也沒那么高,但在歷史上也發生過破壞性地震,最高震級達到5.5級。而且浙江地震多為淺源地震,據統計,地震的深度每減小10公里,地震的烈度就會增加一度;而且在經濟高度發達,人口集中的浙江,震級低不代表地震災害風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