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国产永精品亚洲精品,成本人视频3d动漫免费无码,免费精品视频网在线,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網首頁新聞時政高層人事社會國際軍事獨家圖片
中國網新聞中心

環衛工沈美蘭:18年掃清一條落戶路

發布時間:2018-08-01 10:35:1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張渺

衣服是舊的,鞋是“新”的。去派出所辦理落戶上海的手續時,沈美蘭身上的藍色制服已經穿了很久,腳上的帆布鞋倒是第一次穿。她在清理一個垃圾桶時發現了那雙鞋,帶回家清洗干凈。即將正式成為一名上海人的那天,她特意換上。

這是沈美蘭的大日子。作為上海楊浦環境發展有限公司海杰保潔分公司的一名環衛工,她曾無數次踩過這座大都市的柏油路面,但這一次不一樣,她終于要走向“更有奔頭的生活”。

6月13日下午兩點半,沈美蘭坐到了辦理居民戶籍的柜臺前,等了18分鐘就辦完了落戶的全部手續,但她走到這里,用了18年。

18年前她27歲,雙腳剛剛從老家的水稻田里拔出來。她和老公一起,從老家江蘇宿遷出發, 坐七八個小時的大巴車,來到上海。那一年,老家宿遷剛由縣級市改成地級市不久,上海地鐵二號線一期工程剛剛建成通車,第一批三峽庫內移民抵達上海市崇明島落了戶,整個上海戶籍人口為1321.63萬人,有16.14萬人是從市外遷入的。

她成為一名環衛工人,她的老公后來學會開車,去一家物流公司做了司機,常年跑東北線路。他們是城市里最普通的農民工中的一員,也是讓這座城市運轉良好的螺絲釘中的一顆。她說那時根本沒想過自己能在大城市有一席之地。

來上海時,她的兒子剛上小學。“學費都不知道哪里來,家里窮死了,炒菜的油都沒有。”

為了供兒子念書,夫妻倆在上海拼命工作,兒子不得不留在了老家。電話里,兒子總是追問她:“媽媽你什么時候回來。”

“等你考上初中就回。”她答。可是等兒子上初中后再問她,她又改口說:“等你考上高中就回。”

這句不斷遞進的答復,在兒子上高中后變成了“你考上大學就回”。但兒子沒有再讀下去了,高中畢業后當了兵,退伍后回老家,在一家電商平臺做售后工作。而她,則一直留在上海,打工,賺錢,讓生活繼續。

她每天上崗都比規定的提前15分鐘,剛入職時她負責清潔的路段,如今是由4個人一起掃的。她曾因勸養狗的人注意收拾狗糞被罵哭過,也有人一邊扔垃圾一邊沖著她喊:“我要不扔垃圾,你就下崗了!”

她曾冒著雨在馬路上揮動掃帚,怕天晴之后泥水被太陽一曬,板結在馬路上不好掃了。就算在騎著電三輪上下班的路上,她也會隨時停下,拿著手里的鉗子,把綠化帶里的垃圾撿出來,即使那根本不是她負責的區域。她甚至表示,“我掃的街道比自己家里還干凈”。

沈美蘭的工作“上六休一”。每個工作日凌晨4點,她就需要站在街道上,拿起掃帚,將所有礙事的東西掃開。

她在2013年獲得了“全國優秀環衛工人” 榮譽稱號,在2015年成為“2010—2014年上海市勞動模范”。正是這些榮譽,讓她擁有了落戶上海的資格。

凌晨4點或許是這座城市最寂靜的一刻,整條街道上,最大的聲響是掃帚擦過地面的聲音。當沈美蘭披著薄薄的晨光揮動掃帚,將煙頭、紙屑歸攏到一處時,她覺得“心里踏實”。

每天的第一輪清掃需要在7點之前完成,隨后,早高峰的車輛和人群掀起塵埃留下垃圾,讓她之前3個小時的工作幾乎前功盡棄。接下來她必須一遍遍反復清潔,直到中午12點下班。

沈美蘭負責的地段位于五角場環島商業圈,那是上海市4個市級副中心之一,也是楊浦區“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5條發散型大道在環島的“巨蛋”處交匯,其中向著西南方向延伸的四平路北段,就是沈美蘭負責清掃的路段。

這條路是上海最繁華的地段之一,穿著時尚的都市男女在地面與地下穿行,被高檔的商務寫字樓和大型購物中心環繞著。奢侈品門店、連鎖餐廳與休閑娛樂場所拼成一個光鮮的世界,這個世界與沈美蘭近在咫尺,她卻從來沒有真正踏入過。她和她的同事讓這里保持清潔,環島巨蛋甚至能達到“席地而坐”的衛生水準,但她從沒在這里的餐廳吃過飯,也沒在這里買過衣物。

其實她本就很少給自己買衣服,環衛工制服是她最常穿的。網購興起之后,她也曾試著給老公買過幾件大碼的衣服。她給自己也一買了兩件,卻感覺不合身,“還不如穿工作服好看呢”。

偶爾她會撿到狀況不錯的鞋子,合腳的洗干凈留著穿,不合腳的就送給其他同事。“有時候我感覺自己買的,還沒有撿的質量好。”

那些撿來的鞋并沒有帶她到過很遠的地方。這座城市太大,她剛來到這里時,東一條西一條的道路“看著都一樣”,讓她眼花繚亂,從住處走到單位都足以讓她迷路。那時候沒有智能手機,她不會看地圖,也不會看街道邊上的路牌。

她和老公租房子住,一個月五分之一的工資都拿去付了房租。兩口子還遇見過一次火災,那時他們剛來上海40多天。隔壁的火殃及她家,幾乎把一切都燒掉了。她和老公一個抱著被褥,一個抱著鍋逃了出來,兩人隨后面面相覷。“抱著這些東西出來干嗎啊,有什么用?值什么錢?”

第二天,還是鄰居幫她從廢墟里撿回了身份證,讓她免于回鄉補辦的奔波。這場火也讓她只剩下一件穿在身上的單衣,沒了厚衣服過冬。單位里同事湊錢捐衣給她,才幫著她熬過了最艱難的時日。

那時,她從沒試圖了解過上海的落戶政策,始終覺得“根本不可能”。

2005年之后,沈美蘭成了五角場區域的一個保潔組組長,手底下管著幾十人,給他們分配工作,也把自己在工作中總結出的經驗教給新來的同事。作為外來務工人員,她最多只能當到組長了。再往上的班長,只有上海本地戶籍的員工能當。

掃帚帶來的榮譽,頭一次把她的希望點燃了,一條坦途似乎突然鋪展在她眼前,可等她帶著申請材料踏上去后才發現,這條路,仍然不是一帆風順的。

她被兩個證明擋住了。一個是由于她的老公曾改過名,這讓她的幾個證件名字對不上了。這件事倒還算好解決些,真正叫她為難的是另一件事——她的兒子沒有辦理過出生證明。

她需要這個來證明自己沒有違背計劃生育政策,她也的確從來沒違背過。每年兩次,沈美蘭會被老家那邊催著回去體檢,以確認她沒有在外地偷偷懷孕。這樣的催促,直到近些年她年齡大了才停止。

她和老公只有一個兒子,但沒有出生證。“我們那里那時候,生孩子哪給辦這個啊,只給寫個條子。”她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回憶。

時隔多年,那張條子她早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補辦的手續進展得極慢,而這個環衛工人很難在工作日抽出時間,回到老家盯著這件事,她用了三四年,才終于把這張出生證明辦了下來。

時間拖得太久,沈美蘭一度已經心灰意冷,對落戶不抱什么希望了。幾年間,她一邊有一搭沒一塔地等著老家那邊的消息,一邊不再奢望上海這邊的消息。無論如何,生活還是得繼續。

直到今年,單位領導再次找到她,問她申請材料準備得怎么樣了。沈美蘭這才發現,自己似乎仍然有機會成為上海人。這個機會雖然一波三折地遞到她手上,卻也沒有她想象得那么渺茫。

成為上海人的最后一點障礙,終于被掃開了,沈美蘭成了楊浦區第一個落戶上海的環衛工。直到現在,她都覺得整件事像一個突如其來的夢。

沈美蘭成了同事們的榜樣,同組的環衛工提到她,有的羨慕,有的佩服,有的把她當做楷模。但她的經歷并沒有讓其他人覺得可以被復制。楊浦區共有3300名環衛工人,其中有2300名農民工,對他們而言,落戶仍然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前幾天她剛聽說,按照現在的政策,如今擁有戶口的她,才有資格住公租房。今年年初她作為上海市人大代表,參加了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她的一項重要提案是“逐步為農民工提供公租房等安定的住所,讓5萬從事環衛工作的農民工在上海安心工作,全心奉獻后有一個安穩的晚年”。

這個提案與她的“加大城市衛生宣傳”“推行垃圾分類”等建議一樣,都是基于她這些年的切身體會而來。這也是她想到的第一個提案。

“我是為我們所有農民工提的,我們遠離家鄉,最困難的就是居住地問題。希望能為農民工租房考慮一下。”她說。

她的家人也把她當作了榜樣和驕傲,老公和兒子都說要向她學習,更加努力工作。他們也都心疼她的疲累,兒子參加工作之后,買了一個按摩椅給她:“媽媽您太幸苦了,累的時候,可以按摩一下。”

這讓沈美蘭開心極了,驀然發現自己缺席的18年里,兒子悄然長大了。這缺席也讓她感到遺憾,每每想起,都要紅了眼眶。

沈美蘭準備試著把上海當做家了,她想把兒子接來,一家團聚。她也有了轉正的希望,將來退休后將擁有更好的社會保障。(張渺)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王月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