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升至擴張區間;地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逐步提高;電力電網、汽車制造等企業工業品采購額同比翻倍增長……近期發布的一系列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制造業生產有所擴張,產業鏈有效運轉,釋放出工業經濟穩步回升的積極信號。
制造業產需景氣水平回暖
“設備要進行36小時不停運轉的‘疲勞測試’,再完成精度測試后,就可以交付給客戶了。”在安徽新境界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設備調試技術員正在仔細地操作示教器。
該公司董事長殷杰介紹,這些設備是公司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機器人打磨系統,廣泛應用于汽車、家電等行業,員工們正加班加點調試設備,按照客戶需求陸續發往全國各地。“今年以來,已有十多家企業前來洽談。我們的訂單量也隨之陡增,半個月內簽訂了近千萬元的訂單。”
當前,一系列穩工業政策不斷發力顯效,為企業增添后勁,為市場注入信心。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制造業PMI升至50.1%,重返擴張區間,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8個高于上月,制造業景氣水平較快回升。
“制造業供需兩端同步改善。”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介紹,1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49.8%和50.9%,高于上月5.2和7.0個百分點,制造業產需景氣水平明顯回暖。從行業情況看,農副食品加工、醫藥、通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等9個行業的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位于擴張區間。
來自京東工業的數據也顯示制造業企業物資采購需求旺盛。僅在春節開工后第一周,平臺上大型企業工業品采購額同比增長55%,電力電網、汽車制造、工程建筑三大行業采購額增速位居前三。其中,電力電網行業采購額同比增長6.9倍,汽車工業品采購額同比增長191%。
“與制造業生產直接相關的專業物資成為采購的核心需求,例如機械及行業設備、儀器儀表和模塊電源采購額增速明顯,向好數據表明企業生產持續擴張,對行業發展信心增強。”京東工業行業大客戶部總經理陳鄂生說。
開工率復崗率穩步提升
機器轉起來,工業企業復工率穩步提高,也透出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工業經濟運行回穩向好的暖意。
位于四川宜賓長江工業園的四川科達利精密工業有限公司是寧德時代四川工廠的產業鏈配套企業。開年以來,公司加快復工復產步伐,幾十條生產線現正滿負荷運轉,每天下線動力電池頂蓋30萬套、鋁殼30萬套。
“供應鏈、銷售鏈都已經基本恢復,這是公司加碼生產、擴大產能的底氣所在。”科達利公司行政副總經理張勝利說,公司自建廠房預計將于二季度全面投產,新增近70條產線,力爭實現全年12億元的產值目標。
“今年截至2月中旬,長江工業園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近17%。”宜賓市翠屏區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璽舟表示,2023年以來,園區新增8家企業投產,5家企業新升規,眼下園區正集中精力幫助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一季度,園區預計完成投資較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5%以上。
近期多方發布數據顯示,企業開工率穩步提高。山東、湖北、遼寧等地春節后開工兩周時間,已有超九成規上工業企業實現開工復產。中小企業協會對樣本企業開工率的調查顯示,1月份,開工率在75%及以上的企業占34.87%,比上月上升4.07個百分點。
從在崗人數來看,中國移動梧桐大數據對全國1130個重點工業園區進行復工復產分析,結果顯示,春節后開工兩周內,重點工業園區在崗人數同比上漲20.7%;節后開工人數前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蘇州、西安、成都、重慶、合肥等。
“相關數據顯示出,工業經濟企穩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強,制造業企業穩產達產有序推進,產業鏈運行穩定暢通,為推動一季度工業經濟平穩開局奠定良好基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表示。
多方促工業經濟平穩開局
不過也要看到,當前工業恢復發展的基礎需要進一步夯實。記者注意到,近段時間多地多部門正積極部署,全力促進一季度工業經濟平穩開局,為穩定經濟大盤打下堅實基礎。
2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司召開部分重點省份工業穩增長座談會,提出要加強工業經濟監測分析、加快推動企業復工達產、穩定和擴大制造業投資、推動重點產業結構調整等,努力爭取一季度工業經濟平穩開局。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日前召開工業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聚焦一季度工業經濟形勢及面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措施等議題開展交流研討,并提出進一步加強監測調度、分析研判,及時發現苗頭性、趨勢性問題。
包括湖北、山東、重慶、廣西在內的多地也早謀劃早部署,及時推出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政策舉措,深入企業走訪服務,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用能、用地、融資、產銷對接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2023年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工業領域發展面臨的三重壓力還比較大。總的來看,增長態勢和格局沒有變,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穩定的,也是穩固的。”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說,隨著市場主體活力、居民消費潛力和產業升級動力的有效釋放,工業經濟穩步回升態勢保持不變,為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記者 郭倩 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