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6年6月解放戰爭開始,王克勤斃傷敵人232人,俘虜14人,繳獲步槍8支,9次立功,被評為“一級殺敵英雄”“模范共產黨員”。
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12月12日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來自全國的302戶家庭獲得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今天我們帶大家去認識一位敬老、助殘、濟弱、扶幼的志愿者董小白,他則嚴于律己,還讓好家風代代相傳,一起去看看。
中國有句老話:“良言一句三冬暖”。一句真誠的贊美,尚且如陽光一般使人全身溫暖,而在我們的身邊有千千萬萬的真情故事、凡人善舉和感人事跡,正是千千萬萬平凡而又偉大的他們讓社會充滿了溫暖的力量,灑滿了愛心的陽光。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佳節,是千家萬戶的團聚時光。家庭親人、血脈親情的交織纏繞,將這一天變成了萬千中國家庭的盛大節日。七屆CCTV網絡春晚,七個不同的主題,給全國人民送去了滿滿的愛和歡樂。
在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河北省有13個家庭受到表彰。這些家庭無私奉獻、報效國家,用優秀的家風開啟了家庭成員精彩非凡的人生。今天我們首先走進李保國家庭。
習近平總書記在12月12日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指出:“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
為此,古細嬌夫婦擔任光明村的關工委成員之一,村里無論是夫妻吵架、孩子不聽話,還是家庭有困難,這些大大小小的“閑事”,他們都要去管一管。古細嬌夫婦得知此事之后,不忍心目睹這一家庭就這樣破碎,經常主動找李某談心。
習近平強調,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啟航的地方。習近平說,各級領導干部要教育親屬子女樹立遵紀守法、艱苦樸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觀念,明白見利忘義、貪贓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為全社會做表率。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修訂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明確規定黨員領導干部要“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首次將廉潔齊家列為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的重要內容之一。
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發表重要講話,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濃濃的家國情懷在文明家庭代表中引起強烈反響。
歙縣徽城鎮斗山社區居民汪宏坦介紹說,我母親從房間里頭過來洗臉,這個路怕要滑,這里拉到可以直接走到那個地方去,免得摔倒。饒上珍孫女汪玨說,一家四代人天天在一起,大家交流溝通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大家在一起感情就更深了。
王靜回憶道,那時候我公公就住在山上,那時候國家承包地,我公公承包了1300畝,現在很多家都不種了,但是我們家就堅持了下來。王靜一家在山上經常一住就是半年,只有靠人力去山下挑水,晚上也只能用煤油燈,和外界唯一的聯系就是一個收音機。
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12日在京舉行。劉英的丈夫李云志,是由養父養母帶大的,其生父生母在離婚后又各自成家,并生育了子女。劉英的丈夫 李云志:她對哪個老人都是一視同仁,盡心盡力。
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時代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我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家庭文明建設,錘煉個人品德、書寫家庭美德、遵守職業道德、弘揚社會公德。
希望受到表彰的家庭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繼續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自覺弘揚時代新風,建設新時代的家風文化,在家庭文明建設中發揮榜樣引領作用,為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注重家風,就是要培育良好家風,成風化人。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
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12月12日舉行,來自河南許昌、北京門頭溝、安徽歙縣的三戶家庭,分別獲得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他們中,既有敬老孝親的,也有關注生態環境改善的,下面我們就去這三個家庭看一看,一起分享一下他們創建文明家庭的經驗和辦法。
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深化家庭文明建設工作綜述 山東近年來舉辦家庭故事會、家風家訓評議會10萬多場,2000多萬家庭參與活動,在創新載體中吸引群眾說家事、談家風、議家規。
“行孝不怠,踐行孝道,贍養父母,教育兒女,以孝傳后……”樸素的家訓是劉忠麗七兄妹一起商量出來的,“要以身作則,給子女們做好榜樣,把這個家訓一代代傳下去。”
視頻:習近平會見全國文明家庭代表
浙江:十戶文明家庭 十個美麗傳說
尋訪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故事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系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news@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