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空殼村”踏上“甜蜜路” 黑土地生出“致富經”
中國網2月9日訊(記者 韓雅潔)春節喜慶的氣氛籠罩著遼寧省莊河市吳爐鎮英烈士村。2月7日,中國網記者來到村中,恰巧趕上村“兩委”聯合莊河市清水慈善開展一年一度的患病家庭慰問活動。村委會門前整齊地擺放著慰問品,村民們三三兩兩地聊著天……看著這派祥和的景象,很難想到,這里曾經是一個農業產業單一、村集體經濟匱乏、歷史債務沉重、老齡化嚴重的“空殼村”。這一狀況是如何改變的呢?這要從“空殼村”踏上“甜蜜路”的故事說起。
村委會門前整齊的擺放著慰問品。 中國網記者 韓雅潔 攝
惠農資金強助力 “甜蜜”產業落戶村集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關鍵。作為英烈士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輝深知這一要義,帶領村“兩委”不斷嘗試尋找讓村民增收,過上好日子的出路。
因一次巧合,王輝從一名采購商口中了解到葡萄種植業這一高附加值產業,便立刻動身前往考察。“我看著那一片片綠綠的葡萄,深受震撼。我就想著,同樣是老百姓,為什么他一畝地賺1萬元,咱一畝地賺500元,還得看天吃飯?”經過這次考察和后續的多番研究,王輝堅定了引進高附加值產業的決心,并決定先將“陽光玫瑰”葡萄產業帶進村子。“我們不靠山,不靠海,但我們土地資源好,可以在這方面做文章。”
近年來,英烈士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供圖:劉寧/遼寧省莊河市吳爐鎮人民政府黨委宣傳委員)
2018年,英烈士村成立了農民股份合作社,準備壯大村集體經濟。為了提振村民們的信心,王輝前前后后帶領近500名村民外出考察了十余次。目標產業有了,但村里一沒錢,二沒技術,怎么辦?2019年,英烈士村搶抓機遇,爭取到“大連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村扶持資金項目”資金206萬元。這筆資金的注入,讓英烈士村如涸魚入水,在50畝村民棄耕的流轉土地上,建起來20座連體日光塑料大棚。按照“土地股份合作制+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模式,種上了“陽光玫瑰”葡萄30畝。“現在最主要的是國家政策好,黨的政策好。在關鍵時刻,我們得到了國家的政策幫助。”說到這里,王輝的語氣中難掩興奮。“之后,我們就通過基層黨組織的力量,發揮基層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干部帶頭把這個產業做起來了。”
英烈士村黨總支書記王輝采摘“陽光玫瑰”葡萄。(供圖:劉寧/遼寧省莊河市吳爐鎮人民政府黨委宣傳委員)
2020年,葡萄產業為村集體增加凈收入5萬元,2021年起,年均凈收入達到20萬元。“我們是村集體自主經營,把錢賺到自己村的口袋里。國家投錢讓村里壯大起來,村里壯大起來之后,才能取之于民,惠之于民。”王輝說:“我們最窮的時候,連工資都開不出來。現在,我們村一共604戶,戶戶通上自來水,解決了用水安全問題,這是實實在在的惠民工程。”說到這里,王輝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有了產業,老百姓有事干,有地方賺錢。”
打通“水果+蔬菜”產業鏈 英烈士村“拔節生長”
面對成績,王輝沒有止步。在政府的牽頭下,一次參觀的機會,讓王輝再次盯上了藍莓產業。執著的王輝先后爭取到產業提升項目和民族鄉鎮建設項目等資金。2023年,該村建起標準化溫室大棚9個,其中,6個棚用來發展藍莓產業,其他3個用以從事蔬菜生產。同時,借鑒此前的經驗,發展草莓、西紅柿設施農業200畝,形成“水果+蔬菜”的特色產業模式,這給村民們起到良好的示范引導作用。
草莓正值成熟季,村民正在草莓大棚里采摘草莓。春節期間可以賣個好價錢。 中國網記者 韓雅潔 攝
不論是葡萄還是藍莓種植,全村上下都是從零摸索著干。其中,藍莓品種選取了從智利引進的兩個品種,采用了水肥一體技術。棧房屯村民組長年勝當肩負著6個藍莓大棚的管理任務。110米長的大棚,他每天要走上四五個來回,每一盆都要看一看,保證滴灌設備運作正常,如果趕上下雪,半夜要趕緊起來把棚蓋上。藍莓苗剛種下的時候,有一點風吹草動,他都要跑出去請教一下技術人員。就這樣一次次請教,再結合著看書,年勝當也成了半個“專家”。
年勝當向記者展示藍莓,他說這是希望。 中國網記者 韓雅潔 攝
在接受中國網記者采訪時,年勝當仍語帶驚喜,介紹藍莓像介紹自己的孩子一樣。“你看這一小盆,能結3斤,你看這串,長得多好。最開始,我看著那一點點苗,就想著,這能長大嗎?現在結果了,真正覺得俺們書記選擇的對。”
王輝查看藍莓生長情況。 中國網記者 韓雅潔 攝
從2023年5月16日種植開始,6099棵藍莓,棵棵健在,碩果累累。在被問及苦不苦時,年勝當很肯定地說:“苦,但村里投入這么大,你不管理好,說不過去。”他接著補充道:“俺們書記一天跑過來五六趟。他要強,干一樣要成一樣,他過的是‘大家’。”
就這樣,在上行下效中,英烈士村團結一心,一片欣欣向榮。
即將成熟的藍莓。 中國網記者 韓雅潔 攝
村集體經濟的壯大,讓村民們得到了更多實惠,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有產業就有就業,我們解決了當地很多老百姓的就業問題。老百姓有就業,才能帶動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老百姓發家致富。”談及下一步計劃時,王輝說:“過完春節,我們計劃建電商平臺,把老百姓的東西賣出去。未來,我們還要做更多的惠民工程。”
采訪的最后,王輝說起一位90多歲老黨員曾對他說過的一句讓他深受啟發的話:“在村里干活,一定不要有私心,手別伸太長。以前是為人民服務,現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編審:劉佳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