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國是75載,人民政協制度具有獨特優勢
薛小榮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葛子琦 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黨建碩士生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也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作為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政治機構,人民政協自1949年9月21日召開首屆全體會議以來,已經走過75年的光輝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人民政協是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奪取革命、建設、改革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人民政協不僅見證了中國的滄桑巨變,也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這一歷史節點上,回顧其歷史成就,探討其在新時代的角色定位,并展望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
人民政協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確立。在新中國創建過程中,人民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產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堅實基礎。這一時期,人民政協作為新生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巨大的歷史作用。
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推進,人民政協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轉變,逐漸成為國家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重要參政議政平臺。在制定國民經濟五年計劃過程中,人民政協組織多次專題研討會,邀請各界專家和政協委員參與討論,為計劃的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改革開放后,人民政協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它不僅繼續在參政議政方面發揮作用,還在促進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政協委員們利用自身優勢,參與對外交流活動,為中國與世界搭建橋梁。此外,在國家的重大決策中,尤其是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政協委員們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進入新世紀后,人民政協更加注重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不斷提升協商民主的質量和效率。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后,人民政協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積極建言獻策,推動了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出臺。
75年的實踐證明,人民政協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獨特優勢。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須具備一定的意義,否則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全部問題就在于確定民主的真正意義。”民主的實現形式是多樣化的,不應拘泥于刻板的模式。中國式民主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它的有效性和適用性。
近年來,人民政協緊扣國家發展戰略,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開展專題調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方面,政協委員深入貧困地區進行實地考察,提出許多針對性強的意見和建議,推動了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在環境保護方面,政協委員們推動了一系列環保政策的出臺,并通過專業知識推動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助力中國向綠色經濟轉型。在文化傳承與發展方面,政協委員們不僅關注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還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提出了關于文化創新的建議,促進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融合。他們的貢獻不僅在國內獲得認可,也在國際上提升了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人民政協不斷自我革新。一方面,通過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委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政協更好地履行職能。另一方面,政協積極探索協商民主的新形式,包括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使協商更加廣泛、深入和靈活。通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政協增強了決策咨詢的科學性、時效性和互動性。此外,人民政協還注重青年委員的培養,鼓勵更多年輕聲音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青年委員們帶來新的視角和創新思路,為政協工作注入了新活力。
站在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的歷史節點上,我們要緬懷先輩們開創的偉大事業,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堅定信心,共同譜寫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篇章。未來,人民政協將繼續發揮統一戰線組織的作用,團結社會各界人士,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建言獻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編審:唐華 蔣新宇 張艷玲